生活方式酒店配资炒股公司
品牌矩阵扩列首选
在4月的「增长追踪」中,我们发现国际集团们陆续在拓展品牌矩阵,而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回顾过往,近几年生活方式酒店品牌似乎一直是国际集团在品牌矩阵拓展的首选,其中有何缘由?
再扩品牌矩阵
生活方式酒店继续入选
最近有几则行业动态,引人注意。
第一则,万豪收购了始创于荷兰的生活方式品牌citizenM,这是一个致力于为“移动公民”提供“平价奢华”体验的酒店品牌,其中的M代表移动 Mobile,意为公民的citizen则寓意打破传统酒店阶级感,专注于吸引“注重效率与设计感”的商务与自由行旅客。
对于这个品牌,可能会有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觉得耳熟。事实上,之前citizenM的确是在中国市场布局了两家门店,分别是上海虹桥citizenM酒店和台北北门citizenM酒店,不过上海虹桥项目现已撤牌,所以大陆市场目前并无该品牌分号。
除此之外,citizenM目前在全球布局36家酒店,8544间客房,还有3家在建项目预计于2026年年中开业,共计超600间客房。
插图丨Citizenm London Victoria Station
第二则,星野集团时隔6年推出第6个酒店品牌,LUCY。虽然这个品牌目前仅是完成亮相,首个项目「LUCY 尾濑鳩待」要在9月1日正式启用,但单单从其背后的含义就已经觉得十分有趣。
LUCY的品牌名它背后是一个真实的女性形象,一位百年前便踏上日本旅途的英国女性旅行家伊莎贝拉·露西·伯德(Isabella Lucy Bird, 1831–1904)。
在日本刚刚对外开放不久的年代,这位西方女子从东京一路走到北海道,再折返关西,是第一个穿越那片土地的外国女性,基于此,LUCY的Logo也是这样设计的:一个凝望远山的女性,轮廓被柔和线条包围。
因此,星野集团选择用“LUCY”来命名这间山岳饭店,致敬这位女性的同时,鼓励更多现代人走出日常舒适圈,感受山中的风、光以及山野气息。
第三则,凯宾斯基酒店集团与首旅酒店集团宣布深化战略合作,启动新投资计划,其中包括推出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新增200家酒店。凯宾斯基与首旅是一对合作了33年的“老搭档”,此前已经合作打造过奢华品牌“诺金”。
尽管本次双方将共同打造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具体信息并未公布,但是5年新增200家酒店的目标,让人对这个新品牌以及凯宾斯基与首旅即将为其注入的势能充满好奇。毕竟,凯宾斯基发展至今在全球总数也仅100余家,200家是个不小的数字。
在这三则新闻中,尽管酒店集团和具体动作有所差异,但是“生活方式酒店品牌”都是其中的共同关键词。
不止是上述几家酒店集团,开年以来洲际、凯悦、希尔顿等酒店集团都在发力生活方式酒店板块,多个品牌相继加入这些酒店集团的品牌矩阵。
其实近几年头部酒店集团都在陆续整理品牌矩阵,挑战各自的战略重心,部分集团精简了原本庞大的矩阵队列。在这样的风向之下,生活方式酒店品牌能够成为诸多酒店集团的共同选择,实属不易。
插图丨LUCY 品牌logo
生活方式品牌
为什么总是被选择?配资炒股公司
无论在什么时候,品牌矩阵扩张的动作主体始终是酒店集团。所以,生活方式酒店品牌频频被选择的背后,是酒店集团怎样的考虑?
❂ 生活方式酒店品类的卡位空缺。
在绝大多数酒店集团的品牌矩阵中,一般的构成是:奢华酒店、高端酒店、中高端酒店、中端酒店以及经济型酒店。
而且,大多酒店集团是从后三个品类中完成集团基业的搭建。在这个过程中,标准更强的上述品类产品更便于在不同目的地复制,推送集团整体发展。
相较而言,个性更强且更非标的生活方式酒店,需要逃脱出原本的标准化品牌培育思维,佐以更冒险的尝试,叠加更漫长的品牌孵化周期,会耗费创始人和经营者投入更多的心血。
以拥有超前的设计和生活方式的W酒店为例,创始人Barry Sternlicht不仅亲自为洛杉矶W酒店的入口区域绘制了设计图,还大胆启用没有任何酒店设计经验的Yabu Pushelberg,如今Yabu已成为了奢华酒店争相追捧的殿堂级大师。
正因如此,头部酒店集团大多选择的是收并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生活方式酒店品牌。
比如W酒店就是万豪在2016年收购喜达屋时候的收获,另外凯悦在2018年收购了Two Roads Hospitality,后者专注生活方式和精品酒店,旗下品牌包括Joie de Vivre(Jdv)、Thompson Hotels(桐森酒店)、Alila Hotels & Resorts(阿丽拉)等,进一步扩充了集团的生活方式品牌队列。
❂ 生活方式酒店的规模拓展助推强大。
生活方式酒店在酒店集团越来越被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集团规模增长的助推作用,同时对于效益提升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避免酒店集团陷入“只有规模但没效益”的发展窘境。
在规模增长助推方面,据仲量联行报告显示,如今生活方式酒店占美国已开业品牌酒店的32.4%,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26.3%。同时,据STR数据显示,到2025年生活方式酒店预计将占全球酒店开发渠道的23%。
如此,在部分酒店集团的近两年增长目标中,生活方式酒店都是被重点提及的品类,希尔顿集团在2024年底宣布加速拓展生活方式品牌酒店,预计至2028年由现有的350家增至700家。
在效益提升贡献方面,生活方式酒店提供的餐饮、娱乐、零售等软性服务,为酒店创造了更多非房收入的可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据其观察,一些主打生活方式的酒店品牌餐饮、娱乐、零售等辅营收入合计占其收入的至少45%。
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品牌酒店的餐厅和酒吧可以成为非房收入的重要窗口。除此之外,一些生活方式酒店还做了有趣的尝试,比如日本的Trunk Hotel将婚礼或活动中的剩余花卉重新利用,形成每周一次的花卉市场“周一花卉市场”,成为住客与社区互动的桥梁。
插图丨W Hollywood
新一轮生活方式酒店
竞赛,即将开始?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生活方式品牌的加入,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生活方式酒店竞赛。
如果说此前的一轮生活方式酒店竞赛,更多的是各大酒店集团在补充品类的空缺,完成了0到1的建设。那么新一轮的生活方式酒店竞赛,品牌们将会在哪些赛点上一比实力高下?
●
赛点一:如何重构生活方式,并讲圆价值逻辑?
在过去一轮的生活方式竞赛中,“生活方式”标签似乎成了很多其他品类酒店用以标榜差异化的“万金油”。
遗憾的是部分酒店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生活方式酒店,所以在其品牌故事和产品呈现中是讲不圆品牌提出的生活方式价值逻辑的,甚至会让消费者对其产生“形式大于内容”的负面评价。
在有关生活方式品牌打造的诸多答案中,个人较为认同主打东方文化生活方式品牌的东边野兽创始人何一的观点,所谓的“生活方式品牌”核心在于对“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提出系统性的观点和选择依据。
所以,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如何摆脱同质化以及形式化的困境,通过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生活”的具象答案,将会是新品牌在市场上立足的第一个重要赛点。
●
赛点二:如何做好从生活方式价值到经营投资价值的高效转化?
如上文所言,生活方式酒店之所以备受重视,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该品类在非房收入和客房溢价方面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以客群构成为例,常规商旅或度假酒店,可能吸引的主要客群较为单一。但是生活方式酒店不仅可以吸引到商务客群和休闲客群,此外还可以获得Events团队客群(活动会议需求)以及本地非住店客人的关注。
在拓展目标客群的同时,生活方式酒店凭借着特色主题、更具设计感的酒店空间以及餐饮定制能力等优势,满足不同客群更多元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创造更高的溢价,完成从生活方式价值到经营投资价值的高效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就是生活方式酒店如何在塑造品牌生活主张的同时,做好设计、服务、餐饮以及其他休闲服务的提供,回归酒店的服务初心。
当然,生活方式酒店在确保服务品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成本的把控,确保最终经营投资收入的稳定。
插图丨Citizenm Tower of London
生活方式酒店为什么会让人着迷,因为其创造了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的别样体验。
从商业角度而言,生活方式酒店也带给了酒店集团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惊喜。
无论是从消费端或是行业端,我们都十分期待接下来会有怎样的有趣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加入大集团的品牌矩阵,同时对其入场之后的表现保持好奇。
_______
文 | 孟默
插图丨 ©品牌官方
本文为「增长会」版权所有配资炒股公司,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方式。
盛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