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被告知配资免费体验,你的热爱一文不值?你是否也曾因为坚持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遭到全世界的怀疑与嘲笑?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必须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终极逆袭!
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究竟是如何跨越次元,用冰冷的公式,颠覆了整个华尔!!尔街的滚烫规则?
当所有人都迷信经验与直觉时,他凭什么敢用一支由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组成的“科学怪人”军团,去挑战金融世界的钢铁法则?
那台被誉为“史上最强印钞机”、年化收益率高达66%、连巴菲特都望尘莫及的“大奖章基金”,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凡人无法窥探的数学密码?
准备好,让你的认知被彻底刷新!
一个八岁男孩的“狂言”,与一个300亿美元的未来
许多年后,当詹姆斯·坐拥超过300亿美元的庞大财富帝国时,他是否还会时常想起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下午?
那一年,他才八岁。在一个寻常的午后,他们家的家庭医生卡普兰,一位善意而传统的前辈,给这个聪明的犹太小男孩指了一条“光明大道”:去学医吧!在那个年代,医生无疑是智慧与财富的象征,是一份最理想的职业。
然而,这个建议却像一根针,刺痛了小西蒙斯的自尊心。他几乎是怒吼着回答:“我才不想当医生,我想成为一名数学家!”
卡普兰医生愣住了,他或许从未见过如此“不识好歹”的孩子。他语重心长地劝道:“听着,孩子,学数学是赚不到钱的。”
一个八岁的孩子,面对一位成年人的“金玉良言”,通常会作何选择?是顺从,还是坚持?西蒙斯选择了后者。数学带给他的快乐,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他一头扎进了那个由数字、形状和逻辑构成的美妙世界。但在他内心深处,是否也暗暗埋下了一颗种子,一个誓言——“我总有一天,会用数学赚到大钱”?
谁能想到,这个当年被医生断言“赚不到钱”的男孩,不仅真的成了一位顶尖的数学家,还最终通过数学,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会赚钱的人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究竟是如何跨越学科的壁垒,在“金钱永不眠”的华尔街,缔造出如此惊人的财富神话的呢?
从“笨手笨脚”的打工仔,到“一路开挂”的数学天才
在成为传奇之前,西蒙斯也曾遭遇过怀疑和嘲笑。
十四岁那年,为了赚点零花钱,他去一家园艺商店打工。这份工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打扫和整理储藏室。然而,这位未来的数学大师,在现实世界里却显得有些“笨拙”。化肥、种子、农具……他总是把这些东西放错位置,让店主头疼不已。
最后,忍无可忍的店主只好让他去干最不需要动脑的活儿——打扫地板。当这对夫妇得知,这个连园艺用品都分不清的少年,未来的梦想竟然是去麻省理工学院(MIT)学数学时,他们忍不住放声大笑。这听起来,难道不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然而,外界的嘲笑,何曾动摇过真正的天才?
西蒙斯的人生,仿佛从那一刻起,开启了“开挂”模式。他如愿考入麻省理工,因为高中就已学完大学课程,他直接跳过了大一的数学课。仅仅三年,他就修满了所有学分,顺利毕业。紧接着,他转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仅仅两年时间,就在23岁的年纪,拿下了数学博士学位。
你以为他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吗?恰恰相反。
在他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冒险的基因。在求学间隙,他曾和朋友骑着一辆小摩托,一路从波士顿穿越艰难险阻,抵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途中甚至被关进了监狱,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十分好玩”。
也正是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对另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产生了兴趣——金融投资。他拿着结婚时收到的5000美元礼金,一头扎进了美林证券。最开始买的两支股票表现平平,这让他觉得“太乏味了”。
“有没有更刺激一点的?”他问经纪人。 “你可以看看大豆期货。”
期货?这个词对当时的他来说完全陌生,但这恰恰点燃了他的好奇心。他立刻买入,几天之内就赚了几千美元。那种赚快钱的感觉,让他兴奋不已。但好景不长,大豆价格很快暴跌,他的账户迅速归零。
这种如过山车般的体验,会吓退一个新手,还是会激起他更强的征服欲?对西蒙斯而言,答案是后者。这段短暂而刺激的经历,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等待着未来某一天破土而出。
离开校园后,西蒙斯的人生继续在学术的轨道上高速前进。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任教,之后更是进入了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DA),成为一名密码破译员。在这里,他一半时间为国家安全服务,另一半时间继续他钟爱的数学研究。这段经历,磨练了他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的超凡能力,也让他结识了一批顶尖的数学天才。
1968年,因为公开发表反战言论,他被解雇了。但这对一个真正的天才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年仅30岁的他,立刻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聘为数学系主任。
在这里,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巅峰。他与伟大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合作,共同提出了“陈-西蒙斯理论”(Chern-Simons theory),这一成果在理论物理学中至今仍有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奥斯瓦尔德·维布伦奖。
此时的西蒙斯,已经站在了数学世界的金字塔尖。他拥有了荣誉、地位和纯粹的学术快乐。可是,他内心那颗不安分的种子,又开始躁动了。当年大豆期货的刺激感,以及通过商业头脑赚到的第一桶金(并实现了十倍增长)的经历,让他意识到,金融市场,或许才是真正的“金矿”。
于是,在1978年,40岁的西蒙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离开学术界,投身金融。
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预测彗星的轨迹,比预测股票价格要容易得多。但如果你能预测股票,就能获得更大收益。”
一个40岁的数学教授,要如何在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挑战一件比预测宇宙星辰还难的事情呢?他的武器,又是什么?
西蒙斯的答案,彻底颠覆了华尔街的传统。
他创立的公司,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前身,从一开始就决定,不招募任何华尔街出身的金融专家。他的团队里,是清一色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统计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的逻辑很简单:“你可以教物理学家金融,但很难教金融从业者物理。”
这支由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军团”,便是他征服市场的秘密武器。他们要做的,不是依赖直觉或内幕消息,而是用冰冷的数学模型和海量的数据,来寻找市场中隐藏的规律。这就是“量化投资”的雏形。
他们的第一件武器是什么?一个叫做“均值回归”的简单模型。这个模型假设,任何资产的价格,如果短期内大幅偏离其平均值,未来总有很大概率会回归。就像一根被拉扯的皮筋,总会弹回来一样。靠着这个简单的策略,他们在早期的外汇和期货市场中尝到了甜头。
但市场是会进化的,当越来越多人使用同样的方法,利润就会消失。西蒙斯很快意识到,要想持续胜利,必须拥有更复杂、更强大的武器。
于是,他和他的科学家军团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军备竞赛”:
从线性到非线性: 他们意识到市场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是充满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于是,他们引入了当时在金融领域几乎无人尝试的“核方法”和早期机器学习技术,将数据投射到更高维度,去寻找肉眼无法察觉的隐藏模式。
缩短战线,快速锁定利润: 在数学家贝勒坎普的建议下,他们将持仓周期从几周缩短到一两天。这就像在战场上打“游击战”,不在乎单次战役的输赢,只追求长期统计上的优势。
精确的资金管理: 他们借鉴了赌场中的“凯利公式”,在模型显示有优势时,精确计算出每一次应该下注多少比例的资金,以实现长期收益的最大化,同时又避免因过度下注而爆仓。
攻克执行难题: 当交易规模变大,如何下单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为此,他从IBM挖来了两位专家——彼得·布朗和罗伯特·默瑟。他们将分析语言模型的方法,创造性地应用到了交易执行中,开发出能动态考虑成本和流动性的下单系统。
从均值回归到机器学习,从凯利公式到执行优化,西蒙斯的团队,一步步打造出了一个独步天下的“数学武器库”。
现在,万事俱备,是时候让这台精密的“赚钱机器”正式登场了。
1988年,西蒙斯正式推出了那个后来震惊世界的“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和其他同事曾获得的数学奖项,象征着这只基金的灵魂——不是华尔街的直觉,而是纯粹的数学与科学。
然而,神话的开端并非一帆风顺。1989年,基金甚至出现了亏损。巨大的压力之下,西蒙斯和他的团队选择相信模型,并对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转机出现在1990年,大奖章基金实现了高达56%的净回报。从此,这台“印钞机”的马力越来越猛:
1994年,净回报率71%。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股市暴跌,它却逆势取得了接近100%的费前收益,费后仍高达80%!
从1988年到2018年,这只基金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的记录:年化费前收益率平均约为66%,费后约39%! 这个数字,让巴菲特、索罗斯等一众投资大佬都难以望其项背。
由于业绩过于惊人,西蒙斯最终做了一个决定:将大奖章基金完全封闭,只对公司内部员工开放。这也让它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不过有趣的是,文艺复兴科技后来也推出了几只对外部投资者开放的基金,但它们的表现却起伏不定,与大奖章基金相差甚远。这是否也从侧面印证了,最核心、最强大的模型,永远都被西蒙斯留在了内部?
事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西蒙斯的家庭生活,却遭遇了难以弥补的重创。
1996年,他34岁的儿子因车祸不幸身亡。2003年,他24岁的儿子在巴厘岛旅行时溺水身亡。接连的巨大悲痛,让这位在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强者,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和妻子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富,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他们成立了西蒙斯基金会,最初专注于资助数学和基础科学。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基金会启动了自闭症研究计划,如今已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资助平台之一。他们还为纪念儿子,在尼泊尔设立了医疗机构,改善偏远山区的医疗条件。
随着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它的资助范围已经涵盖了数学、物理、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私人科学基金会之一。
2024年5月10日,詹姆斯·西蒙斯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回望他的一生,仿佛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他用数学赚到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最后又将这些财富,几乎全部还给了数学和科学。这或许正是他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次“套利”:用理性抵御人性的波动,用模型对冲市场的噪音,最后用财富,反哺知识的生产。
在一次演讲中,他曾总结过自己一生的五条原则:
不随波逐流。
与最聪明的人为伍。
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追求优雅,让美来指引你。
祈愿好运。
最后,他用一句极其简洁的话,为自己传奇的一生写下了注脚:
“我研究了很多数学,我赚了一大笔钱,然后我几乎把这些钱全都捐了出去。这就是我的一生。”
这,或许就是对当年那位家庭医生最好的回答。学数学到底能不能赚钱?西蒙斯用一生,给出了一个最深刻、最震撼的反正。
图片来源:Jim Simons : Life and Philanthropy
盛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